双苗尖风景区
苗尖风景区,位于庆元县东部洞宫山脉东南麓,与泰顺、景宁和福建省的寿宁、政和毗邻的江根乡境内,距县城90公里,主峰海拔1626米。在数十公里的缓坡上,那美丽的高山草甸、漫山遍野的红白杜鹃花、神秘的奇形怪石、清澈见底的山涧溪水,被原始丛林灌木湮没的石阶古道……使人目不暇接。流水叮咚、鸟鸣唧唧,不时有石蛙跃入水中,发出扑通响声,偶然黄麂从你眼前窜过,令你后退几步。这里春暖夏凉,自然风光气候,胜过空调,空气清新,野香扑鼻,是动植物的天堂,人们游览避暑的好地方。
驱车进入江根这古老的乡村,一条清溪南北伸展,宽阔整洁的水泥公路与溪相向相傍。溪中彩鲤成群,路上却见不着鸡鸭犬猪,一问老农,方知禽畜全都圈养。勤劳的男女村民,几乎全部上山下田做香菇种花菜。从村东南方传来节拍音乐,那是小学生在做眼保健操。街路两旁商店里,有几位老人在悠闲地下着象棋。几位带小孩的年轻妇女,专心贯注地在刺绣来料加工的花纹。江根村原名江汉,是瓯江的发源地。江汉古居依水傍山,形似倚船。村头有金猴戏蛇,村尾千年古树林立,村中石井观音,村前有前山笔架,村后是虎头山峰和西室飞凤。还有大坳神窗,江汉华亭,福寿禅林,涧中石鲤,九曲水口,景色优美。有前后八景,以诗为证。高耸的古炮楼矗立在村头山脚,雄伟的石砌会堂盘座在回车场旁,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显得更加魅力。江根人热情好客,语言独特,不但能说普通话,还能说多种各地方言。如若你在农家住宿,虽然很少席梦思,可多是棕板床,被褥也洗得颇为清洁。说是清茶淡饭,遇上春天还能尝到仙岩小笋、野蕨、苦叶菜、山洋芋等山珍佳味,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从江根出发去双苗尖,沿着古道,自北向南进发。过了会龙亭,便是涧中石鲤。只见溪中一尾巨大的鲤鱼跃出水面,向上游飞去,水花溅了过路人一身。相传这尾鲤原住在山林岘龙井,它白天来江根游玩,夜晚回山林岘睡觉。一天晚上刚回到现在这个地方,忽然听说山林岘老窝已被一条恶龙侵占,一气之下就长住在这里,成了化石。
这条古驿道,从江根直通庆元县城。到1890年间,江根村吴日颂独缘重修从江根的枫香岭尾至青竹梅树的十字路间的石铺路。后来,竹坪、留香、木桥头各村与江根村做亲的人多了,来往的人多了,虽然江根去县城走古驿道比走竹坪过要近得多,但人们仍走远路。这条古驿道,除枫香岭有江根和山林岘两村行人多,经常修理外,其余路段由于行人少,逐年失修,几乎荒废。
枫香岭(原名枫香坑岭),顾名思义,路的两边各一行枫树,从岭尾到岭头,像夹道欢迎的仪仗队,整齐地肃立排侧,或鼓掌欢迎,或向您敬礼。从对面远处看,春夏像一条青龙;秋天红似火龙;寒冬是一条银龙。在岭中行走,无论哪个季节,都是在走枫树长廊。岭的两旁,全是悬崖峭壁,其间,有长着映山红,也有长着迎客松,山上还有绿竹弯腰向您垂拜。一条小坑紧挨岭边。坑内清水潺潺,枫树发出芳香。岭边草丛上彩蝶飞舞,林中画眉在婉转歌唱。尽管峻岭陡峭,走到岭头也全不觉得疲劳。
过了枫树坳,横路后山有座茶堂遗址。在1890年间,古驿道盛行时期,江根村老农吴日永带着儿子吴明洁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百多平方的茶堂(又名茶亭),为过往客人免费供应茶水,提供住宿、午餐。后来由于古道行人渐少,吴氏父子回到江根重操种田旧业,茶堂荒废,有待今后重建。
茶堂左下方,有一棵怪树,是棵柳杉。其脑直径近一米,离地八十公分处分成两株,各有直径三四十公分粗。分株长到一丈多高时,两株又合在一起,两株之间的空隙相距三四十公分宽,一个人侧着身子可通过。两株合起来处有四五十分公粗,这棵树非常旺盛,有人说它是“破镜重圆树”,也有人说它是“鸳鸯树”。
过了“鸳鸯树”,就是磨石坳。正坳是十字路,直走古驿道,右去磨石尖,左去双苗尖顶峰和飞机场草甸。这里盛产优质磨刀石,因而命名磨石坳。这种磨刀石磨刀又快又利,如果你来双苗尖旅游区游览,不妨带一块磨石回家磨磨菜刀。传说杨文广杀敌勇猛,一次路过这里,把缺了口的宝剑在一块石头上面磨了几下,宝剑上的缺口就已满锋。他转眼看到竹坪坳亭后山形似戴着官帽的0贼潘仁美,顺手一刀砍过去,把官帽砍成长老帽,就是现在的长老帽山。
沿着十字路向左转走,不一会只见路边摆着一把石交椅。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游山玩水到这里曾在此椅坐过,故名之龙椅石。继续向上攀登,就是双苗尖顶峰。
双苗尖顶峰与榧子峰上仙岩对峙相望。双苗尖顶峰1626米高,榧子峰高1525米,两座山像两棵茁壮成长的树苗,因而得名。登上双苗尖顶峰,举目远眺,四下峰峦起伏,青山云海望不到边。要是在这里观日出,那美景绝不亚于泰山顶上看日出。
从顶峰上下来不过百米,是绿油油的一大片平坦草甸,长着一样柔软的小草,躺在上面胜睡席梦思。六十年代为预防美蒋特务直升机在此降落,省军区曾在这里设有防空哨,派过武工队在此驻守,故这里草甸又叫飞机场。说也奇怪,这么高的山峰上的草甸,旁边还有一大片神奇的高山湿地,一年四季不见干涸。沼泽边还有多个水塘,水满塘后还外流渗,大旱天也不例外。禽畜野兽渴了,就来这里喝水,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
草甸的右下方百多米处,就是龟背。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天,东海有只神龟云游九洲四海,到了那寂寞而粗野的高山风情的双苗尖上空,忽然凡心一动,想到人间看看美景,就降下祥云,径往满天楼银洞、巨石林、棋盘塔、米箩圩等秀美群山降落。这里景致真是迷人,使神龟留连忘返。从此,神龟再没有回到东海去,决心永驻此宝地,摇身一变为巨石,这里有形态各异的奇形怪石星罗棋布,有如鸟兽,有如龟蛋,有的层层相通,有的集聚成迷魂阵,而更多的巨石则默默端坐在山花野草丛中,期待着更多的游客赐名。那块神龟巨石形如龟而得名龟背。
某年冬天,这一带下了大雪,有兄弟二人寻牛至龟背,只见入周皆是皑皑白雪,唯有这个巨石龟肩窝景象不同,没有积雪,他们的牛就避雪于此。于是认为此处是“风水宝地”,就收父亲灵骸遂葬于此。神龟大怒,弄得神州榕城的鸡犬不鸣,兄弟二人知道后才收父灵骸迁葬他地。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去惊动神龟了。
而今满山迎风招展的杜鹃花和郁郁葱葱的丛林,把神龟巨石点缀得更加明亮、绚丽。
大湖在龟背的西南端,相距一里多。这里大片的平坦草地和水湖交叉相间,有的湖水深不敢淌。每年立春前后回暖之日,便有许多蟾蜍来此0繁殖,一双双雄雌蟾蜍紧抱在一起,躲在水下一动不动,一伸手即可得。几十斤上百斤一下子就抓来了,得来全不费功夫。蟾蜍的头、皮、心脏都有剧毒,但肉和汤的滋味很是可口。把它砍去头,剥了皮,去了五脏,用米汤浸泡后再洗净烤煮,加上油盐酱醋香料,就是美味佳肴,还是珍贵的中药材。
大湖旁边,是红军训练场。1945年闽东特委派出一支游击队到这里搭棚扎营,队长沈宗文、指导员江作宇、宣金堂任群众工作组长,余三江是分队长兼文化教员,陈桂芳(绰号陈牯老)还配有一个机枪班。全队80余人,营房搭在米箩圩头山上,叫红军寨,遗址还在,上面堆满了迎击来犯之敌的大小石头。营棚和训练场四周制高点(山头上)日夜放哨。游击队很遵守纪律,很爱劳苦人民,经常派人到山林岘和水寨各村做群众工作。七月初十日打过八角殿,镇压了地主恶霸。山林岘村好几个人和叶齐嬉老大娘经常为红军游击队送米送盐送饭送药品。红军游击队给了老大娘一张盖着方印章的条子。她送饭用的竹篮子和条子都已交庆元县博物馆收藏。
在大湖和红军训练场的南向,还有一山曰石龙峰。石龙峰雄伟壮观,真是绝美之景,到此观光的游客都赞不绝口。这里还有一段神话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南方数省干旱颗粒无收,各地-奏本皇上,当时朝廷派钦差南下巡视,一路看到难民带妻背子,四处逃荒,钦差大人就日夜赶路回京都禀报皇上;南方各省确实干旱饥荒,到处都是逃荒难民。当时皇上写一御状烧奏天庭。玉帝观后立即下旨南海龙王降雨救民,南海龙王命二龙子奉旨降雨。可二龙子是个好色之徒,出海后看到一山庄有个村姑美赛天仙,就失魂落魄,手舞足蹈去调戏这山姑,而忘却控制雨量,造成水大成灾,淹没了无数房屋良田,几十万良民惨死葬没在洪灾之中。天庭上巡视天将发现人世间遭此灾难,禀奏玉帝后,玉帝立即下旨将南海二龙子永镇山上不得超生,就是石龙峰的传说。
回过头来,沿着小路下山,就到了米箩圩。米箩圩,其实就是一块椭圆形的高山盆地,和大湖相似,也是高山湿地。但它的储水量比大湖要多得多。米箩圩三面环山,只留一个水口,盆底很是平坦。那水口近百米宽,人们暇想,在水口做一个拦水坝,使整个圩都装满水,来一个人造高山湖,造几条小船或竹筏,在湖面上摇来荡去,多舒畅啊,那真是游山玩水了。但这只是暇想而已,不知何时能实现。
沿小路继续往下走,来到一片毛竹林,路下坑沿有一块巨石,这就是红军楼遗址。大岩上还留着当年红军刻的一行字,其中有“戊辰年”(1928年)比较清楚,其他字样由于时间久远已辩认不清。当年闽东特委和闽东红军独立师就在这里开展活动。红军楼搭在大岩边,灶台筑在大岩下。这里离山林岘村较近,山林岘村好几位村民和叶齐嬉老大娘经常为红军送物资。
下去就是六浪漈,又叫鹿狼漈、六郎漈。“漈”就是悬崖。这里的漈,其实就是瀑。六浪漈,分六级,每级都好几丈高。水从上面冲下来,打在阶级上,飞起浪花,又冲向下一级……如此连续冲下飞起六次,才到漈底。漈底的岩石仰头观望,飞扬的水花好看极了。只因为这里山高,水流量不很大,才叫“漈”,若是水源足一些,冲下来的水多一些,就更壮观了。也就应该叫做“六浪瀑”了。
龙井,是一个直径只有四五米的圆石洞,在山林岘和井的周围全是岩石,没有缝隙。井的后山不是很陡,平时水冲下来也并不很凶。井的周壁垂直,井口比下壁略小。井底有多深不知道,因为水流量不是很大,一些石块沉在井里冲不掉。用竹竿量一下,从沉在井底的石堆上起量,足有两米多。传说这井原先住着鲤鱼,后来龙把鲤鱼赶了,自己占了这个井,才叫龙井。再后来,这龙嫌井太小,跑到岭头东溪去,这个井就闲着。
百丈漈,是在龙井的下游,比六浪漈要高,不分级,只一个漈,下半漈是垂直的,上半漈还向外悬,与漈名相符,足有百丈之高,很是惊险。游人只准在漈尾观赏,绝不许到漈头去冒险观望。水从漈头飞出,就悬空落地,不怎么起白花。
冶银洞,是古人开采银矿的遗址,多开在棋盘塔山,有数十个。相距有近有远,洞有大有小,有高有低。高的有两层楼高,低的要弯着腰才能进去。洞内四通八达,有的还有楼上楼下,上下洞相连。有几个洞,进去一段路是平坦的,里面会突然下深,下面还有水,看不到底,丢下石块,好久才能听到响声。有的洞横向很深,用电筒照,到里面深处连新电池也一点都不亮了。有的这个洞进去,可从另一个洞出来。洞内非常潮湿、0,是成千上万蝙蝠生活的家园。其中有几个洞,是近代人开采的。约在1915年间,江根村吴传绅(1884年生)石匠带领几个人在此搭棚冶银。采有大石磨和大石臼(研磨银矿粉的工具)。棚址还在,但大石臼和大石磨近年才被不知哪里谁人抬走了,无法查询,很是惋惜。
仙岩山位于洞宫山脉的榧子峰,同双苗尖对峙相望,主峰海拔1526米,有庆元江根至福建寿宁盘山古道可以登临。据光绪版《庆元志》载:“白鹤仙岩在江根最高顶,怪石磊迭其上,有铁香炉,风雨久浸,愈见光润,系万历年间飞来,求雨辄应。”之记。
传说万历年六月初一日,诸仙赴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一起谈论想到南海去会会观音大士,也欣赏沿路的风景。诸仙从驾上详云,一路驶去,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好一派人间风光。诸仙莫不欣然动容道:“这大千世界,果然风光不凡,怪不得诗人留连忘返,不愿寻仙学道。”正在欢笑间,铁拐李仙长的宝葫芦不小心掉了。这葫芦从天而降,正好坠落在榧子峰上,裂成许多碎块,化作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巨石,如白鹤仙岩、将军岩、击掌岩、锁链岩、象鼻岩、梦笔生花、向阳坞等,素有八景之称。白鹤仙岩最为景观,由数块奇石相叠而成,其中一块凌空而竖立,高二三丈,胸围要十多个大汉手拉手才能合抱。
众神仙久久不忍离去,直等到夕阳西沉、红霞满天。铁拐李仙长沉思了一会道:“诸仙众,我们五金仙中有位排行第四属铁的仙友正大有作为,葫芦掉落的地方正是一块宝地,山高还须有仙则灵,就叫这位仙友去护佑如何?”说着,提起拐杖道:“你和仙友去也!”拐杖立即化成一只飞鹤,让仙人骑上鹤背,飘然降到仙岩。那位仙友和白鹤从此永驻仙岩顶上,仙友从而得名白鹤仙。此后,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为“香期”,毗邻浙闽各村善男信女上山朝拜,香火旺盛,热闹非凡。
白鹤仙岩山,峰峦峻秀,峭岩云海,丛林幽深,松风鸟语,俯临万竹,景色宜人,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