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
袁林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
袁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
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袁林于1982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被安阳市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袁林于1916年——1918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筹资兴建,占地近139亩(约合92713平方米),耗资约72万元。
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而规模略小,袁氏墓冢则仿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修成,为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的独特欧式风貌。照壁、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以神道为中轴,分布其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承袭我国传统建筑规制,又吸取西洋建筑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陵园建筑特色。袁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河南省仅存的少数几个官式建筑群之一。
袁林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两公里。硕大的照壁是整个袁林的最南端,照壁内侧满饰砖雕图案,技艺精湛、庄重典雅,是全国现存照壁中规模最大、纹饰最精美的一个。
绕过照壁,沿神道北上,跨糙石桥、青白石桥,袁林的另一座大型建筑——牌楼便映入眼帘。与传统木、石结构不同,袁林的牌楼是用铁筋洋灰石子筑就,这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当年,为了修建这座陵墓,北洋政府专门从日本进口了大量水泥,-。如今,这六柱五楼冲天式的高大牌楼,雄居神道中央。而在它的每个柱子顶端都盘踞着一个阔口仰面的神兽——望天吼,为这座建筑平添了几分神秘、威严、镇摄之力。
牌楼两旁,汉白玉质的望柱、石像生遥遥相对。望柱,是袁林陵地的标志,高一丈五尺,耸立于基座之上。柱身六面,满饰花纹。上面的花纹称为“章”,因为总共有十二种,所以称作“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是中国传统的帝王专用纹样,它以黼黻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日、月、星、龙等不同的图案,经过石匠的巧手雕琢,共同组成了一件难得的浮雕佳作。
神道两旁的文武翁仲最能体现袁林时代特色。它们真人般大小而略胖,完全是袁世凯执政时期的装束。文官头顶平天冠,身着祭天大礼服,袖手肃立,神态恭谨;武官身着北洋军服,腰扎皮带,手握-,神态威武,共同守卫着袁林。这一文一武,时代特征鲜明,即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又充分体现了袁世凯时期的礼仪风貌。
碑亭,是袁林中比较重要的建筑之一。它面阔三间,亭内伏卧着一座巨大的石雕,叫作赑屃。传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之一的赑屃喜好负重,所以人们安排它来驮碑。在这个高达5.5米的墓碑上,雕刻出了数条蟠龙,翱翔云中,显现出墓主人身份的非比寻常。墓碑正面则镌刻“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苍劲挺拔的端楷大字,这出自于袁世凯好友徐世昌的手笔。
转过碑亭,便来到堂院前。堂院是袁林最重要的、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堂院大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上覆绿琉璃瓦,面阔三间。在堂院大门的每一扇门板上,都有横七排、竖七排的铜门钉,它不仅起到装饰门面的作用,更重要的体现出一种森严的等级,表明它的主人虽然比故宫里的皇帝低一个等级,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贵人物。
过了大门,便进入堂院。堂院是一组四合院式样的建筑,由景仁堂和东、西配殿组成。景仁堂居中,是当年来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室内设有供桌、灵位以及袁世凯生前的衣冠剑带。而东西配殿则作为其他高级官员休息的地方,陈设相对简单。在院内神道的中央,原来还陈列着一座风磨铜鼎炉,可惜解放前不幸遗失,只留下了一个汉白玉的基座。
穿过堂院,即达袁世凯的墓庐。来到这儿,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与前面的景象迥然不同,一派欧式风格。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墓台前的大铁门是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反复强调着墓主人的独特身份。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更加显示出了一种威严之势。
那么,袁世凯的墓庐是怎么样修建起来的呢?据记载,它是平地起墓,像我们平时盖房子一样,先打地基再建墓室。墓室分为左、右两个。左墓室用来安葬袁世凯,而右墓室则留给了他的原配夫人于氏。为起到保护的目的,在砖砌的墓室外又加上了一层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作为外框,所以非常坚固。据说,当年整个墓区由藜寨围护,寨外辟渠注水,环绕周遭;寨内松柏梅槐浓荫蔽日,在平旷的洹上一带,的确是一处景致福地。
1952年10月,毛泽东莅临袁林视察。他饶有兴趣的参观过后,做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弹指间,神州换了新颜,昔日的荒冢上建起了人民的博物馆,成为了知识的殿堂。修葺一新的房舍中,陈列出殷商王朝的文明,展现了清末民初的跌宕曲折,记录着今天的酸甜苦辣。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到这里聆听民族已逝的历史,感悟辛酸的屈辱,追忆灿烂的辉煌。回首往事,展望明天,爱国主义的情愫、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细心回味,激奋之余,更能享受那份静谧的惬意、幽雅的欢愉。袁林,这一昔日的总统陵园也焕发出新的光彩,映射出中华儿女勤劳善良、自强不息的铮铮铁骨。
建筑特色
袁林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穿过中国传统的牌楼门之后,是林荫夹道的神路。神路两旁是对立着的华表、石马、石虎、石狮、石雕武将、石雕文臣等。这当然是按照“帝王”的规格,为袁世凯墓做仪仗。令人感到特别的是,不论石马、石虎、石狮还是文臣武将,全都是短腿。其碑亭是传统式的。亭内袁世凯的墓碑也是和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一样是由巨大的赑屃背负。
过了碑亭,就是大门。正面有一座大殿,两侧有陪殿,全是清代风格的建筑。再往前行,便是大墓台基。台基有三道门,中间的铁门又完全是西式建筑,貌似民初的“大帅府”。然而,铁门上挂着的墓徽却是雕刻着苍龙、猛虎等。铁门内的三层高台大墓,便是袁世凯葬身之处。它呈圆形,全用钢筋水泥浇铸,周围雕的石狮也是模仿西式的“写实”,而不是中国传统式的“写意”。袁世凯这个古怪的墓反映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瞬息多变的身份。
袁世凯 (1859~1916)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被推翻。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