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博物馆
南海区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6月,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樵山蟠龙洞内,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3638平方米,库房面积12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主体建筑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龙母庙,以及现代仿古建筑紫琼楼、莲花楼、潜龙阁,有大小展厅7个,画廊、碑廊各一个,是一座将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典雅的仿古建筑融为一体的园林化博物馆。
1994年南海博物馆被列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具体负责全区文物保护、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面的文博业务工作。馆内设办公室、陈列部、宣教部、保管部、资料档案室、保卫部、经营部。目前,南海区博物馆共有专业人员13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4名;大学本科12人,大专4人。2005年12月18日,南海区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南海区博物馆负责管辖全区文物保护工作。
南海博物馆馆藏文物、标本等数量已累积到4137件/套。其中二级文物24件/套,三级文物670件/套,一般文物3443件/套。馆藏文物以收藏南海境内出土文物如汉代陶器、唐宋瓷器、西樵山遗址石器以及南海籍历代书画家作品特别是康有为书法、信札手稿真迹为最大特色。
近年来,利用现有的馆藏资源与其他博物馆合办展览等办展方式,举办了多个跨地区的馆际交流展览,以促进陈列展览的相互交流。展出地点除了本馆、本地区、本省外,还跨越到国内的其它省份、地区,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青岛市康有为故居纪念馆等。先后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政协、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佛山市博物馆、番禺区博物馆、顺德区博物馆、珠海市博物馆联合举办馆际展览,通过举办各类展览,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
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提升博物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几年来,南海区博物馆在宣传形式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力求创新,宣传工作做到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宣传效果。配合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参与广州、佛山市等文博单位举办的活动,共同宣传文博事业。
为充分发挥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南海区充分利用维修好的历史旧址、名人故居,修建了一批纪念馆。如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陈启沅纪念馆、黄少强纪念馆、冯夏威史迹陈列馆等。此外,还充分利用维修后的革命旧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部旧址、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等。一个以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在南海逐步形成。大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举办有陈列展览,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南海区博物馆十分注重科研工作,如1998年与广东省博物馆、新会市博物馆合编《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运动》,1999年该书荣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3年与顺德、番禺区博物馆合编《南海·番禺·顺德馆藏书画精品集》;2006年与广东省社科院合编《康有为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6月与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馆、广东省档案馆、岭南画派纪念馆、佛山市博物馆合编《丹青发嗟愤--黄少强作品集》;2007年,协助南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辑出版了《南海市文物志》等;2008年编辑出版了《康有为手迹》、10册《康有为集》、《南海楹联选集》。
近年来,南海博物馆专业人员先后参加了多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全馆专业人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并撰写论文,发表了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有2篇获奖,12篇发表在国家级和国家核心期刊上,42篇发表于各类学术研讨会上。协助南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科学联合会分别于1998年、2003年、2008年举办了“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学术研讨会”、“康有为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和“康有为与改革创新学术研讨会”。
2006年8月4日,受台风“派比安”影响,西樵山出现了罕见的泥石流灾害,南海区博物馆馆址被严重损毁。11月7日,迁往桂城原区广播电视局旧址作临时办公场所。现新博物馆的迁建选址在西樵的南部,黄大仙圣境园以东,登山大道与环山路交汇处。新馆将于2011年落成,建成后的南海博物馆将成为收藏展示南海历史文物,研究南海历史文化的中心,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南海区对外文化交流一个窗口,通过博物馆使南海的文化和精神得到全面的发扬,也为西樵山的旅游观光增加一个新的景点。
馆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新三路5号
电话号码:0757-81213118(办公室);0757-81213113(陈列、宣教部);0757-81213116(保管部)
邮政编码:528200
传真号码:0757-81213112
乘车线路:203路、132路、238路、129路、277路、226路;佛202路、佛213路;桂01路、桂04路、桂05路、南海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