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故里遗址
虞世南故里遗址为慈溪文物保护单位。
据《慈溪县志》记载,初唐名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系慈溪鸣鹤人。其故宅位于鸣鹤解家自然村村北的定水寺,距越国公袁韶墓约350米,东临里杜湖,西依青龙山,北邻白虎山,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贞观年间,虞世南为官长安,逝后诏陪葬昭陵,子孙皆迁居长安,故宅遂改为寺院,定名为清泉寺,寺中原藏有世南遗像、唐代人誊写的《大藏经》及颜真卿提笔的碑石等物。岁久寺坏,宋嘉熙年间由袁韶出资修缮。据传,寺前有一井泉潆洄泛滥,袁韶夫人见之将金钗投入,井泉遂波平涌止,于是更名为定水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山南楚悦公高足来复禅师主持重建,时贤朝贵、逸士高人皆来此聚会,寺院称盛一时。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遭倭焚,后又重建,“文革”期间被拆毁。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查证定水寺确系虞世南故里。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公布虞世南故里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风光旖旎的杜湖尽头的解家村,翠竹成林,泉水潺潺。初唐名臣虞世南的故居就在此地。
走进古樟掩映的解家小村,迎面是一尊蹲立在方池旁的怪兽。它头大而脖颈粗短,昂首挺胸,巨目露齿,状似狮子,雕凿细腻,活力内蕴,造型栩栩如生。这是古代辟邪之物。六朝时,陵墓辟邪最多,虞世南父辈为陈代贵官,辟邪自然可能是虞家旧物。
小村西尽头,青龙、白虎山麓下,绿竹连片。凭着路标指引,涉过流水潺潺的小溪,依林间小道寻觅,风动枝生乱影处,立着两块牌,一书“虞世南故里”,一镌“唐虞秘监故里”。
名臣、书家、诗客故里,风月已磨去了历史的陈迹,仅有今人竖立的碑碣。“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雨歇连峰翠,烟开兑野通。”人们只能凭虞世南的诗篇了解他故里的当年了。青山澹澹,绿野艳阳,傍山近杜湖处,有一汪水潭,竹簟环绕,斜树掩映,是虞世南故宅处。史载,虞世南为官长安,舍宅为寺。寺旧有定水井,因得名定水寺,为慈溪名刹。寺中原有虞世南像、颜真卿所书碑石。明嘉靖间毁于倭火。清嘉庆间重修,上世纪“文革”期间被毁。
虞世南 (558~638) 虞世南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越州余姚(今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字伯施。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 详细++
观海卫镇 观海卫镇位于慈溪市东部,全镇地域面积150.2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其中外来人口5万。观海卫是慈溪市“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战略东翼,宁波市域、省域中心镇和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观海卫镇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6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760元,财政收入1.14亿元。观海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