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周城
这里总漂浮着一股灵秀与智巧交织的动感,一种牵动人心的质朴和厚实;这里随处可见一件件蓝白相间的扎染布,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外有流水,这里就是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的大理周城。
周城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坐落在离下关38公里处滇藏公路旁,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8868人,几乎全是白族。全村居住1500余户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为对外开放的白族民俗旅游村。
周城不仅因为其境内的蝴蝶泉而闻名遐迩,而且还因为这里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又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密如蛛丝的石板路,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八弯的巷道流淌,古朴而又幽静。巷道两侧一幢幢白墙青瓦楼房,是周城白族的传统石墙土木结构建筑,“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是这种建筑特征的写照。
周城的白族主要信奉佛教,周城境内有银相寺、龙泉寺等佛教寺院。与其他白族村庄一样,周城也有本主崇拜,周城有两座本土庙。灵帝庙供奉的本主是蝴蝶泉边的斩蟒英雄杜朝选;景帝庙供奉的本主则是开辟周城的始祖赵木郎岗。他们都是传说中的英雄和祖先,是本村本地的保护神。
在这里可参观白族民居,集市,白族扎染的制作,并可领略白族婚礼,还可品尝白族风味食品,选购白族民间工艺品。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典型的以“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形式构建的白族民居。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青瓦人字大屋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为一高两低的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眼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绘画。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山等名贵木材,雕上金鸡富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祥等吉祥图案。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制门楼。
在周城,你还可以看到丰富的民族扎染制品。扎染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来的民间传统工艺,扎染工艺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扎染布由手工针缝线扎,反复冷染浸制而成,显色青里带翠,凝重素雅,精工制作,图案清新,色彩绚丽,远销海内外。用扎染布制作的工艺品既充满浓浓的民族风味,也很具现代韵味。
昔日周城白族先辈们赶马驮货走夷方、下海捕鱼都成了老人摆古的话题,但周城的白族经商和从事手工艺品加工的古老传统习惯一直沿袭着。已有300余年历史的扎染手工艺在新时期大放异彩。扎染又称绞缬染,俗称扎花布,是将白布按绘制好的图案用线缝扎起来,染以天然的植物染料,经漂洗拆线后即呈图案,美丽古朴。今日的周城扎染产品已有250余种,远销到欧美和东南亚各国,每年为国家创汇200多万美元。在周城,从10多岁的小女孩到年逾花甲的老奶奶人人都会扎布。周城被文化部命名为“白族扎染艺术之乡”。另外,周城的传统白族手工刺绣产品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眯,产品远销世界各国。还有许多周城白族群众在从事餐饮业,“酸辣鱼”成为周城白族餐馆款待佳宾的拿手好菜。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大理蝴蝶泉门票(成人票)60元
喜洲镇 喜洲镇位于大理市北端,距大理州、市政府所在地下关32公里,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全镇国土面积161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47536万元,财政总收入943万元,人均纯收入3853元,总人口63275人,其中白族人口占85%,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建制镇。 喜洲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