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石刻
药王山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石刻位于陕西省耀县城东2公里处。
药王山在唐代时称为“磐玉山”,海拔1100米,由五座山峰联聚而成,故而在宋至明代时被称为“五台山”。山高但不险,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山峦间庙宇掩映,自古以来就是关中的名胜之地。五台山被称为药王山与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有关。孙思邈(581-682),耀县人,因为撰写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学巨著而驰名古今中外,他一生著书三十卷,上百万字,世称“药王”。后人在磐玉山上修建药王庙,以示怀念,此山也就更名为“药王山”。
药王山上遍布石刻,主要有碑刻和石窟两个部分。碑刻共有一百多方,以明隆庆六年(1572年)所刻的《千金要方》等五碑最为珍贵,是研究中国医药学的宝贵资料。石窟都是隋唐时期凿刻的,共存有七龛,佛像四十多尊。此外在山峦之间还保存有北魏至唐代的造像碑66通,这批碑刻被誉为“药学碑林”。山上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药王庙,是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修建的,但庙宇保留有金、元两代的建筑风格。
1961年药王山石刻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