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旅游
三亚旅游
婺源旅游
云南旅游
贵州旅游
厦门旅游
景区导航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藏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台湾
首页 > 山东 > 日照 > 东港区旅游

石臼

时间:2022-09-30 发布者:埋汰
日照 东港区十大景点 东港区文物古迹 东港区博物馆 东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臼

  石臼位于日照市区东部,是日照的海隅要塞。其东南两面濒临黄海,西南面是三峰并立、势如笔架的奎山,北面是以雨后悬流如丝而得名的丝山,两山隔海相望,势如旗鼓之状。

  石臼始建,按口碑记传始于北宋之前,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于莒县置日照镇。石臼时隶属日照镇。元佑三年,随日照镇一并划归胶西县(今胶州)辖于密州。南宋时期的金朝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改日照镇为日照县。石臼,又是隶属日照县的三个半镇之一。光绪《日照县志·古迹》记载:“明统志谓日照新辖四镇,有石臼、涛雒、沙沟及梁乡之半。”

  考石臼之称,有传是以原来村后大片裸露花岗岩上遍布“碓臼”状穴而得名;也说,宋时李宝破金兵屯兵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又以海岸向东南突出,形成岬角或曰半岛,故又称石臼岛;自明初建置“备御千户所”始称石臼所,故也称石臼所口,简称“所口”,或只称一个字“所”。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为防倭寇建立了安东卫,下设前、后、左、右、中五所,石臼为后所,是安东卫北部一个重要屯兵分汛之地。曾设千户、副千户、百户等若干军职-,拥有马、步兵千余人,并设有石城。光绪《日照县志·营建》记载:“石臼所城,周三里有奇,高丈四尺,南北西三门......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避寇复修。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修。”城外南北沿海岸边,设有十五个了望、报警的墩台,各有马步兵驻守。据地名普查时考证,石臼所城实为四门,并各有匾额:北曰“奠盘”,南曰“安澜”,东曰“望瀛”,西曰“瞻奎”。

  石臼,自古就是军事重地。南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冬十月,金人围海州。浙西总管李宝率舟师由海道进军,泊船屯兵石臼。金兵泊船屯兵陈家岛,两军相距仅隔一山(今我市丝山),当时北风狂卷,对宋军作战不利。李宝向石臼“龙神庙”祈祷,龙神显灵,风向顿转,虽得以率军猛攻,火烧金船数百艘,俘虏、击毙金骑兵上将益都府总管完颜正嘉弩等五个高级将领,使金人建立的唯一水军全军覆没。南宋朝廷闻捷,诏李宝进朝,奖谕“忠勇李宝”四字旗一面,加封为靖海军节度使,沿海制置使。

  因李宝祈祷时“龙王神灵应”,朝廷封石臼龙王神为“佑顺侯”,并赐匾额“威济庙”。龙神庙殿内二龙绕梁,神气逼真,院内刻有耐人寻味的“长、朝”二字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朝朝朝朝朝朝朝”。“龙神”面对大海日久天长。石臼,不仅是古今军事要冲,也是名胜古迹较多的地方。其西南隅海岸边,是世传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位仙人过海的地方,海岸岩石上留有先人坐卧的痕迹,因名“八仙石”。东南岬角处,有盛名远播的巨大天然“自动石”,当地群众叫“鬼动石”。该石随潮自动,二石不停撞击,以小石投入两石之间,顷刻击碎。清光绪八年(1882年),湖北督粮道兼按察使日照涛雒人丁守存题书“天机鼓荡”四个大字,敕石以志;又龙神庙前,“石壁千寻,陡入海下,传为龙窟,澜翻渊葶,殊骇人目”。龙神庙东南15米处,有明朝真定府同知、日照人申安书写的“海上碑”两幢:一曰“天风海涛”,一曰“万派潮宗”。在石臼西南4公里处的东海峪,有被考古界确认是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早期典型遗址。这里出土的高柄镂孔蛋壳杯为举世瞩目的珍宝,这里挖掘出的墓葬和文化堆积层是互相衔接的三期,是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发展情况不可多得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石臼北不远处是多种史书记载的周代齐国始祖姜太公(姜尚)避纣隐居的“东吕乡”地。在万平口处有其地钓鱼的遗址,名曰“棘津”(水名)。石臼北约3.5公里处的明望台,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缗王台”遗址。缗王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之主,故称齐缗王。

  现在,石臼已建成全国一流的煤炭码头、木片码头和杂货码头,新兖石铁路以及直通码头的高速公路。

下一景区:日照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邻近的东港区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景点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