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墩河桥,建于清代,为5墩6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13.58米,宽1.43米,高1.58米。从南向...[详情]
子母桥,建于清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北—东南走向。桥长10.5米,宽1.64米,高2.33米,桥板厚0....[详情]
龙蟠寺始建于宋代,后于明万历二年(1574)重建。寺庙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现存大殿1幢,抬...[详情]
玉带桥,建于清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残长7.87米,桥面宽0.87米。桥中部的...[详情]
翘墩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北—东南走向。桥长5.9米,宽1.03米。两桥墩上各有圆...[详情]
弥陀寺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1574),康熙六十一年(1722)、乾隆五十九年(1794)先后培...[详情]
观音桥,建于清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长12.11米,宽1.05米,桥板厚0.36米。...[详情]
母猪桥,建于清代,为5墩6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跨于母猪溪上。桥长14.89米,宽1米。每孔...[详情]
龙岩寺坐东向西,建于明代。原寺庙因“文革”期间毁坏,现存木结构戏楼1幢,主体基本完整;明万历十...[详情]
福水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西走向。桥长6.99米,宽1.08米。两个桥墩上各有圆雕...[详情]
长林村十组新桥,建于清代,为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现为6墩7孔。桥长14.06米,宽1米,桥面板厚0....[详情]
五明寺山门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为石质仿木构四柱三间二重檐庑殿顶牌楼,筒瓦屋面,花卉瓦当,顶设...[详情]
铁垆滩桥,建于清代,为12墩1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铁石溪上。桥全长28.52米,桥...[详情]
水口寺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14.42米,宽1米。桥面共...[详情]
梨园桥,建于清代,为5墩6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长11.95米,宽1.14米,桥板厚0.32米。...[详情]
旧桥,建于明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全长10.65米,桥面宽1.24米。除桥中间...[详情]
金罡桥,建于清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西走向,横跨于龙溪河的支流上。桥长13.28米,宽1.46...[详情]
五子凼桥,建于清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8.85米,桥面宽1.13米。从北向南第一...[详情]
三元桥,建于明代,为6墩7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西走向。桥长11米,宽1米,高2.4米,桥面板厚0.3米。桥...[详情]
泸县尹氏宗祠,建造于1930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由正堂、两侧厢房组成,为三合院布局...[详情]
狮洞子桥,建于清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南—东北走向。桥长6.6米,宽1.3米,高1.6米,桥面板厚0...[详情]
桐梓林寨遗址位于桐梓林山山顶,呈东至西长条形分布,周长约2000米,面积约140000平方米,海拔550米,...[详情]
永济桥,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为12墩1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长42.57米,宽1.88米,桥...[详情]
万寿山城址建于宋代,南北宽约400米,东西宽约350米,现存南寨门和北寨门。其中北寨门坐西南向东北...[详情]
小龙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长6.75米,宽0.94米,桥板厚0.34米。两...[详情]
当前四川旅游景点共有3786篇景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