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冰川遗址
第四纪冰川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宁城县等地多处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群及其冰石林、角峰、石河等是“国内外目前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形态各异,保存完好,特征十分明显的古冰川遗迹。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堪称‘世界奇观’”,第四纪冰川期是“在地球上骤然出现的第三次大寒冷期”,不但高纬度地区为冰川覆盖,就是中纬度地区也出现寒冷气候,并在山区发育山岳冰川”,首先发现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31年,他带领北京大学师生来到庐山实习后发现,1932年至1933年对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系统调查,他认为庐山有许多第四纪沉积物,一些特殊地貌形态,不用冰川作用作科学解释,是解释不通的。他经过详细而系统地研究,深信庐山在第四纪时期发生过多次冰川活动,1932年发表《扬子江流域之第四冰期》,指出庐山上有冰斗、冰川u谷等地貌,还发现了大量冰川条痕石。
发现第四纪冰川遗址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区鄂伦春旗,面积598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2%,大量涵冰湿地,河流200多条,是嫩江的主要水源,冰蚀湿地,鄂伦春河谷中一些较大的湿地和较多小湖分布的地区,均属于冰蚀湿地。它是由古冰川挖蚀作用所形成,冰川退缩后积水成湖大多已演化为湿地,冰石河,冰石河位于大兴安岭主峰海拔1083米伊勒呼里山上,距阿里河镇105公里处,石质为火山岩,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由河谷中运移和堆积呈线状分布的冰川漂砾和冻融岩屑形成,其特征是“河谷”高于两侧“河岸”, 冰砾石,是大冰盖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砾石。砾石自身具有特殊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是与冰川作用有关的证据,如砾石似灯盏形,称“灯盏石”,砾石具有马鞍状称“马鞍石”等,在鄂伦春山川河谷中多处可见到。
大量冰川遗迹的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一是它可以使争论了半个世纪大兴安岭地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问题,从此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完全证实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创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正确性和远见卓识。二是这个遗迹的大量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过程提供重要证据,为分析现代气候环境演化趋势和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在赤峰地区发现的冰臼群中,以克旗大青山最为典型,在海拨1500米,方圆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大小冰臼300多个,最大的直径达10多米,最小的只有几公分。并有冰石林、角峰、石河、刃脊等冰川地貌伴生,有较大的观赏和科研、科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