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万寿寺
宝应万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万寿寺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其位置在汜水镇北侧,开山住持为僧西林。乾隆二十年,僧方旭在寺内建大悲楼,由此成为传戒寺院。后由僧圆孚任住持,历40年,寺庙再次兴旺。不但还清以前的债务,万寿寺增其旧制,殿宇一新,又置田数处。至道光年间,在僧澄溪主持下,又扩大寺庙范围,建上下厅及廊房数十间再次设坛传戒。数十年间,万寿寺规模不断扩大,香火兴旺,声誉远播,是宝应县范围内很有影响的佛教寺院。1948年毁于战火。 上世纪上半叶,万寿寺出一高僧法明,其佛学造诣很深,多年在各地游学布道,并多次赴香港、南洋、日本弘扬佛法,于抗战期间回家乡万寿寺任住持。在任期间广结善缘,万寿寺声望日隆。法明擅书法,以书法名世。 上世纪八十年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以后,应广大信众的要求,镇政府于1989年决定将原供存放骨灰盒的纪念堂改建为万寿寺。当时考虑寺南面是烈士陵园,其位置又在集镇北侧,与原万寿寺位置大致相当。2002年以后,本寺教徒在护法居士的帮助下先后建了五间念佛堂、五间地藏殿、十六间两层综合楼,鉴于该寺的影响和本寺负责人参学与工作的实际情况,2010年经扬州市佛教协会批准,县佛协为方银法师举行了晋升法席仪式,方银法师成为县内为数不多的方丈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万寿寺从形制上来看,不是佛教寺庙的格局,不具备寺庙的许多功能,僧众及广大居士一直发心将古老的万寿寺的声望传承光大,祈盼仰仗上级领导的支持,将现有的寺庙予以扩建,使古刹重光,让佛教为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构建文明美好的汜水镇发挥更好的作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