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雨山文化园
求雨山文化园
求雨山文化园素有“江北兰亭”之称。可想象,这里是古代人们设坛求雨的地方,看来真是个风水宝地,目前,这里已建成了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四位享誉海内外的当代杰出艺术大师的书画陈列馆。林散之原名林以霖,出生于
1898年,去世于1989年,享年92岁,祖籍安徽乌江七棵松村,后全家迁至今江苏乌江江家坂村,两村相距不远,林散之的大伯父自幼膂力过人,18岁从军,因屡立战功,后被官封至建威将军,驻守山西大同,并在家乡盖了50多间房子,准备告老还乡后颐养天年,但因其性格刚介而遭到仇家暗算,死于任所,林散之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没落的大家庭里。乌江在历史上是一个久负盛名的地方,两千多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败走乌江,乌江亭亭长准备了一艘小船要送其过江,项羽因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留下了千古名胜“乌江霸王祠”,那里还诞生过唐代大诗人张籍,宋代大词人张孝祥,大书法家张即之等诸多名人。
林馆是一座有着典型明清建筑风格的园林式陈列馆,进入园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座亭子叫“束筠亭”,“筠”是竹子的意思,结竹为束,取其风雅之意。亭内陈列的是林散之书画陈列馆碑记,从碑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林馆奠基于
1988年,开馆于1992年。林散之本人捐献书画精品210件,古砚两方,分别是庄昶砚和吕留良虫蛀砚,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一位义士,也就是武侠小说中女侠吕四娘的父亲,碑文是我国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女婿俞律所撰。在去碑廊的路的左手有一个水池,边上有一块碑,写着“墨池”二字,说道这两个字就不得不提起原江浦的前任县委书记戴宗宝,是他在任期内力排众议,建起该园,给我们浦口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碑廊共有43幅作品,前两幅作品分别是两位中、日书法家所作,后41幅足林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书法佳作。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原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写的,碑文为“不须纸背认仙骸,照眼琉璃万顷堆。风雨萧萧惊笔落,精神跃跃看花开。庄严色相臻三绝,老辣文章见霸才。三载感翁勤拂拭,愧余心境未离埃。”不难看出,前四句是赵朴初对林散之书法高超技艺的赞美,后四句是说林散之不仅书法写得好,而且诗、书、画样样精绝。我们都知道赵朴初是原中国佛协主席,然而他却说,通过三年以来你我的书信往来,却发现我的心境还没有象您那样完全超脱尘埃,可见林散之除了有着高超的书画技艺,同样也有着高洁的精神境界。你可能觉得这第二块碑上的字写得怪怪的,在这里我想把林散之到底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而出名介绍一下。70年代以前,林散之只是在当地有些名气,却并不为世人所知,1972年8月为了庆祝中日恢复邦交,人民杂志社准备出版一个特辑——《现代中国书法作品选》,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书法精品。当时杂志社有个叫田原的人早年接触过林散之,他让林老也写一副作品参加征集,这样,林散之的一幅草书条幅毛主席诗词“东方欲晓”就被送到了北京,事后田原写了一首打油诗“乌江有林散,耳聋号半残,三绝诗、书、画,一池归复返,启功三脱帽,立夫两眼翻,朴老致敬意,气死幺、二、三。”诗的意思是:乌江有一个叫林散之的老人,因为耳聋自号半残,诗书画样样精绝,有一年冬天洗澡,不小心掉进了开水里,后在鼓楼医院抢救了过来,林老开玩笑的说是王母娘娘不收我,并刻了一方印章“瑶池归来”。在北京,启功看了林散之的字后,仔细端详了一会儿,便把字贴在墙上,朝着字脱帽三鞠躬,顿立夫看了林散之的字后,两眼一翻,翘起大姆指并说:“这个才叫字”,赵朴初看了林散之的字后说:“代我向林老致意,并希望能得到他的墨宝。”“幺、二、三“指的是革委会里的一、二、三把手。就这样,林散之的字被作为该特辑的首页送到了日本,很快在日本国内掀起了巨大反响。1984年,以日本最负盛名的大书法家青山杉雨为团长的日本书法家代表团访华,点名要见林散之。当时的南京市政府安排林散之在莫愁湖的郁金堂与青山杉雨进行了会晤,在整个谈话期间,青山杉雨一直以晚生后学而自居,谈话完毕后,互相题字留念,青山杉雨就写下了这“草圣遗法在此翁”七个字。从此林散之‘草圣’之名开始名扬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