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墩遗址
骆驼墩遗址位于宜兴市新街镇夏姜村唐南村。
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仅1309平方米。主要遗存距今约7000至5000多年,遗址分南北两区,南区在名为骆驼墩的自然岗地,北区在唐南村北。2001~2002年,南京博物院和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以平底腰檐釜为重要特征的全新文化类型和大量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瓮棺葬,筛选出相当数量的炭化稻米。
骆驼墩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发源地。遗址中至今仍可以看到半环围绕的河道,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河道,当时应当是作为这一中心部落的护城河,用来排涝,也用作水源,同时还可围界并抵御外敌入侵。这里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河道,既深又阔,在淤积层中还有倒塌的大树等。太湖是在8000年左右前形成的,而骆驼墩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7300多年前。
林留根等一些考古学家对骆驼墩遗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是太湖西岸重要的历史地理坐标,它的发现推动了太湖西岸文明起源的研究,同时确立了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新的文化类型——骆驼墩文化类型,丰富了马家浜文化,重新划分了马家浜文化的次文化区。
2006年骆驼墩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