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碑刻博物馆(周王庙)
周王庙,又称“英烈庙”、“周孝侯庙”位于宜兴市东庙巷东端,门外广场宽三十余米长六十余米,中间有立坊,南端是庙门,北端有周处事迹的浮雕照墙。立坊上“千秋风范”是宜兴籍著名书画家吴冠中所写,庙门上“周孝侯庙”四个大字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的墨宝。周王庙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王庙是祭祀西晋平西将军周处的祠庙,也是宜兴目前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祠庙,有宜兴第一庙之称。
相传周王庙始建于东晋初年,但有据可考的有官方色彩的正式建庙应该是在北宋建隆三年(962),周王庙初称周孝侯庙。当时主政我们江南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大殿里有碑文记载是议礼徐锴奉诏而建。南宋绍兴七年(1137)因朝廷赐庙额英烈称英烈庙,南宋庆元元年(1195),朝廷进封周处忠武公又称周公庙。历史上周处三次被朝廷追封为王,第一次是南宋宝庆时的武惠正应王,第二次是元代至元时的英义王,第三次是清代雍正时的渤海王。所以周孝侯庙后来就被称为周王庙了。千百年来,周处英气吞南山,铁骨浸荆溪,沐浴着一代又一代宜兴人锻炼成才精忠报国。大殿里有一副对联说,移孝作忠把臂呼岳家父子,舍生取义接踵得卢氏兄弟。卢氏兄弟指宜兴籍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和他的兄弟,岳家父子说的是岳飞和他的儿子。
周王庙现存建筑共三进,通宽44米,纵深88米。第一进为两层建筑,门楼5间,戏楼1座,东西看楼6间,为1994年重建。第二进为大殿5间,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九架,前为轩廊,同天沟相连。大殿框架为明嘉靖年间重建,清、民国年间又数次修缮。大殿正中塑周处塑像,两壁绘有《射虎》、《斩蛟》两副大型壁画,东西侧厢陈列周处生平事迹资料和周墓墩出土文物复制品等。大殿两侧还有唐至清代碑刻二十余块,其中尤以陆机撰文、王羲之书《平西将军周府君碑》最为珍贵。第三进面阔5间,进深九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