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旅游
三亚旅游
婺源旅游
云南旅游
贵州旅游
厦门旅游
景区导航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藏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台湾
首页 > 湖南 > 益阳 > 资阳区旅游

丝茅岭遗址

时间:2022-09-22 发布者:记忆的窗景
益阳 资阳区十大景点 资阳区文物古迹 资阳区博物馆 资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丝茅岭遗址

丝茅岭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丝茅岭遗址所在地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友谊村。遗址地势平坦,紧靠资水,是人类理想的栖居地。在遗址附近发现有同时期的或稍晚的古文化遗址数十处,构成了古文化遗址聚落群。遗址现距资水约1.5公里,东西距沙头镇2公里。遗址自发现至今,保存完南北向水整。上世纪50年代至八十年代时期当地村民在遗址的中心部位处开了一条约4米宽,2.5米深的东西向水渠和一条约3米宽,1.5米深的渠。遗址上面的房屋尚未伤及到古遗址。遗址上面的公路、农田、蔬菜距遗址文化层有0.8-1.5米,没有对遗址造成破坏。

  该遗址以夹砂夹碳陶为主,胎质多呈乌黑色,陶质较硬,表皮几乎全为酱褐色,陶器胎质厚簿不匀。有夹细砂白陶和泥质白陶。纹饰主要为戳印纹和刻划纹,夹细砂白陶阴文、阳文配合协调,具有立体感。其器形以鼎、罐、釜、豆形器为大宗。从该遗址的这些主要文化内涵分析,它与洞庭湖区大溪文化及周邻地区同期遗存相比,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遗址内众多的釜、罐在丁家岗等遗存中似可找到某些相类似的器形,三足盘与湖北枝江关庙山第一期遗存所出三足盘其风格相近,镂空杯形器与安徽望江黄家堰遗址出土的陶杯相类似,表明该遗址在受到周邻地区同期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列冲击。但是,更富有特点的是自身的文化特征,它与资水沿岸的蔡家园、石嘴头、麻绒塘一样,以陶鼎、陶釜、陶罐、陶豆形器等为基本特征,构成了该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具有资水流域大溪文化时期的特点。

  通过该遗址与周邻地区同类文化遗存的比较和分析,它的文化内涵有别与周邻地区,是一支具有独立的器物群体的大溪文化时期的地方类型。从其年代来看,部分陶器具有大溪文化早期因素的特点,推测其上限可能相当于大溪文化早期,延续到了中期或略晚。

  丝茅岭遗址是南洞庭湖区相当于大溪文化时期重要文化遗存,是继汤家岗文化之后,反映南洞庭湖区大溪文化的典型代表。

  洞庭湖区在经历距今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距今7500年的皂市下层文化和距今6500年的汤家岗文化之后,大溪文化成为了这一时期洞庭湖和资水中下游沿岸的强势文化,影响深远,在整个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遗址中采集到的陶片标本形态原始,具有早期大溪文化的特点。其中白陶陶质细腻、形态规整、表皮磨光、纹饰繁缛,在汤家岗文化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丝茅岭遗址既具有洞庭湖区大溪文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资水中下游地区的个性特点,与沅水、湘水流域形成鲜明对比。存在地方性差异,采集到的陶器标本具有早、中、晚各时期大溪文化的特点,文化序列清楚,演变过程有序,对研究洞庭湖区大溪文化的分期将提供珍贵的资料。丝茅岭遗址被上面1-2米厚的淤泥覆盖,使遗址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是周邻地区同期文化遗存中不多见的。

  调查证实,丝茅岭遗址聚落防御设施完备,壕沟绕遗址一周,与古资水河道汇合,形成了一道保护屏障,对该遗址实施保护。将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态,社会结构,当时的经济形态,生产生活状况提供科学的信息和数据。丝茅岭遗址地处洞庭湖平原与资水冲击平原,其原始地貌已被淤泥覆盖,原来的丘岗、台地已变成一片平原。通过对丝茅岭遗址的调查、发掘,可获取生态环境、地貌变化、古时植被、古时气候、古人文环境等一系列科研课题的重要信息和数据。

下一景区:栗子山遗址
邻近的资阳区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景点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