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旅游
三亚旅游
婺源旅游
云南旅游
贵州旅游
厦门旅游
景区导航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藏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台湾
首页 > 河南 > 驻马店 > 西平县旅游

小潘庄遗址

时间:2022-09-29 发布者:□。 三分淑女范er
驻马店 西平县十大景点 西平县文物古迹 西平县博物馆 西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潘庄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潘庄遗址位于西平县出山镇西北小潘庄村,距西平县城37公里。遗址位于青铜河上游两支流间台地上,面积469500平方米,海拔高度82.8米。遗址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省道S331线横穿遗址中部。

  从遗址上部表层遗留的文化遗物看,北部为汉代时期文化堆积,其范围从小潘庄村向北300米,东西宽215米,向南汉代遗物逐渐消失。村庄南遗址表层露出的为夏至商文化遗物。修筑省道S331线时,两侧路沟断崖露出灰坑、井、瓮棺葬等文化遗迹。从出土遗物陶质、陶色、纹饰、器型看均为新石器文化类型。在遗址的西部,小潘庄西南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盆、罐等容器残片。以上这些文化遗物表明,小潘庄遗址是一处包涵上至夏商,下到汉代不同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

  省道S331线高兰路修建时从遗址南部穿过,两侧取土沟断壁发现有最深1.5米的文化层堆积和部分遗迹。文化层从上至下可分三层。第一层为灰土层,在断壁同一平面分布较为普遍,厚0.35米~0.7米,土质疏松,内含红烧土粒、灰粒、料僵石粒等,此层出土陶片较为丰富;第二层为褐灰土,土质较硬,呈颗粒状,厚0.15米~0.25米,内含红烧土粒、灰粒、料僵石粒,出土陶片较少;第三层为褐土,土质较硬,呈颗粒状,含有少量的灰粒、红烧土粒,陶片只是偶尔发现。文化遗迹为井、灰坑、瓮棺葬。井的平面形状为圆形,直壁,填土为浅灰土,土质疏松,内含大量红烧土粒、灰粒及陶片。灰坑形状不甚规则,斜壁向下,底部不平,多为当时的取土坑形成。瓮棺葬只发现1座,为夹砂灰褐陶,外满饰粗蓝纹,方唇,折沿,圆底。从以上文化层和文化遗迹所采集陶片看,陶片陶质以夹砂陶居多,泥质陶次之;陶色以灰陶居多,深灰陶次之,少量的棕褐陶;陶片纹饰以蓝纹居多,素面次之,还有方格纹若干。可辨器形为罐、钵、甑、鼎等。另外,遗址表面采集有石斧、石镞、石锛等生产工具。从器形特征看,与新石器文化类型相似,属于早商文化范畴。以上文化遗物证明,该遗址是一处夏商至汉代的大型居住遗址。

  小潘庄遗址处于伏牛山余脉浅山缓坡地带,文化层虽薄但扰乱甚少,包含物显示出典型的新石器文化特点,但又与新石器不同的是遗址中很少见到骨块和骨制生产工具和兵器。遗址反映了夏商时期山地文化向中原文化过渡期的特征,该遗址的研究对了解当时人类生产、生活、居住条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为夏商断代工程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该遗址为驻马店市首次发现的一级聚落遗址。

  小潘庄遗址上部现为农田,2003年春修省道S331线高兰路时,道路从遗址上部穿过,两侧取土加高路基,对遗址本身略有破坏,其余遗址保存较好。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景区:蜘蛛山造磨作坊遗址
邻近的西平县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景点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