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悬棺
白岩悬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岩悬棺
白岩悬葬,位于龙江河畔思阳镇桐木村白岩山上,距思州古城东5公里。悬棺葬地点向阳、雄伟、开阔。白岩高72米,宽350米,顺江河水势形成2500平方米弧形悬崖石壁。据考,白岩石壁上有悬棺洞穴18个。其中4个明显系人工凿穴,呈“口”字形。1980年8月,贵州省博物馆进行清理,获悬棺葬具2具,今存省博物馆。白岩悬棺为二次葬,棺村短小,长0.6米、宽0.3米、高0.3米,壁厚4厘米,两档头壁厚5厘米,用椿芽树整木剖成,棺盖作人字形,呈屋脊状,长0.63米、高0.14米、宽0.33米,斜边长0.2米,横断面为等腰三角形,同样以椿芽树整木刳制,有子母口相扣。棺材全本色,不拖油漆,均用斧劈凿造,斧痕犹清晰可见。棺内葬时先将肢骨、肋骨等骨骼平置于棺中,再将头盖骨放在上面,然后放一个乌龟壳,用麻布上衣包裹一端,成束状。整个棺内,除人骨外,随葬品仅有手掌大乌龟壳一个及麻布圆领对襟。缠束时以两幅麻布为背后,过腰54厘米,前大襟为一幅麻布,还有一条9厘米宽的麻布,两边对称,类似桶裙。共有三层,分别呈红、白、兰3色。在人头骨上唯一去掉了两颗虎牙。棺盖用竹钉钉连棺木匣。棺材五分之四放入洞穴内,肥头略露于洞外。放置的方式是人头朝里,脚朝河边。据考为仡佬族祖先葬式,其悬索下柩时间距今约千年以上。
白岩一带古名郎城,今名桐木,小地名为上、下郎拔,方圆1平方公里。相传郎城建于山凸之上,今存垒砌墙体约千米及两�房屋基地.原古柏参天,林密苍翠,如今变成了采石场和改建的县食品加工厂;西南为龙江河,削壁陡峭,江水环抱,形成一天然屏障;北端为桐木小学及村民住宅,还有5座挺立的自然石山,石山高20米左右,形似假山奇观;有大小容洞4个。其中,猫猫洞可容二三百人,狮子洞可容四五百人,洞内钟乳石花美丽。南麓为地引寨,是思州宣慰司副使刘贵的后裔住地。房屋建造古香古色,竹木翠绿点缀;隔河对岸是沙帽坡,山麓为“星石潭”,思州八景之一“文石涵星”胜地。清康熙思州知府陆世楷《文石涵星》诗云:
流光灼烁耀前汀,处士千秋钟地灵;蝌蚪一湾争吐墨,蛟龙两岸尚潜形。
新硎欲割溪中玉,旧篆疑藏水底铭;漫向斗牛瞻剑气,须从奎壁识文星。
白岩悬棺葬遗址,江河环抱,景色秀丽,不少专家学者曾前往观光考察。初夏傍晚时节,白岩天空与龙江河中,还可赏到每每呈现的海市蜃楼奇观;在白岩东头缝石壁处曾出土铜锣,如何深藏于窄洞内,至今仍是一难解之谜;在西北300米处曾出土侏罗纪中生代恐龙化石,距今已有7000万年。另外还有《仙人借》、《锦岗天地》、《草鞋打架》、《铜锣奇谜》、《地引寨》等神话传说故事。1983年,岑巩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