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山古渔村
簕山古渔村简介
簕山古渔村位于企沙半岛东南面,地处钦州湾西岸,距离防城港市中心约25公里。村庄占地约400亩,村前为一片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浅海沙滩;全村共73户290多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养殖和捕捞沙虫、牡蛎、青蟹、文哈、对虾等海产品。村庄树林清幽,礁石魔幻,岗楼威赫,是一个具有独特幽林、古堡、碧海以及渊远村史文化的自然村。簕山古鱼村是广西现存较完整的古渔村之一,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部湾沿海渔村历史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对研究古渔村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起名簕山有其神奇的传说: 远古,这里叫鹿山,因鹿多而得名。后来簕山祖先发现村内有一棵能随季节变化分别开红、紫、黄、白四色花,觉得奇特,好奇的摘下尝试服食,发现簕花能医治百病。村民认为这棵簕树是他们的守护神,为了纪念这份奇缘而取名为簕山。
始建于明末清初,出于防范海盗,据险自保的需要,依八卦之玄理建筑成方形,一圈围墙,高丈许,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四个岗楼,踞高扼守。现仅存东门岗楼,岗楼是一座占地约30平方米两层的小砖楼,岗楼青砖厚重。村内四条街巷,青砖古墙,曲折回旋,内有生路与死路之别,不会走的能进不能出。现在,围墙已毁,残壁养草,短砖狼藉,但围墙大概走向尚可辨认。村中的一座大古宅厅堂,瓦面崩摧,青砖古墙,苔迹斑斑,堂里有副对子“柱史家声远,青莲世泽长。”历代名人辈出,文员-代代相传。明朝时出过状元李杏新(勒山村第四代人),历代五六七八品-数十名,国民政府时期,其后代李孚曾任参政员副院长、台湾边界总指挥等要职。如今只有大门两个凿有双金线图案的红沙石门墩,在默默的尽其职守,追忆当年的威赫与尊严。
簕山古渔村内保存着一片古树参天的滨海原生态森林。林中有上千年的银叶榕、古榕树、车辕树等品种繁多的奇树。银叶榕在全国目前仅存51棵,而如此珍贵稀有的物种在簕山村就有5棵,其中最老的已有1400多年。村民特地建了防浪堤来保护这些古树。林内古榕奇异攀生,姿态各异。海边一棵曾被台风刮倒并连根拔起的古榕树,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风桑巨变中发新根抽新枝,形态别致,姿如蛟龙。林内保存良好的一大片车辕树气势磅礴,直耸云天。古树在台风来时不仅能抵御狂风巨浪亦能沉积沙石,泽福历历代代簕山村民。
簕山古渔村盛产沙虫、牡蛎、青蟹、文蛤等海产品。最受人赞许的莫过于勒山沙虫,此地沙虫味美香甜,鲜嫩爽口,为北部湾一绝。海岸礁石奇特,受海浪日久侵袭姿态各异,形成勒山一道自然风景线,观赏价值高。海湾与钦州三娘湾隔海相望,因海湾无污染,亦有海豚出现。
信息来源:港口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