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旅游
三亚旅游
婺源旅游
云南旅游
贵州旅游
厦门旅游
景区导航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藏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台湾
首页 > 广西 > 河池 > 东兰县旅游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时间:2022-09-13 发布者:且将青衫换酒
河池 东兰县十大景点 东兰县文物古迹 东兰县博物馆 东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复,并办陈列橱窗。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题写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放大后刻在岩洞口。

  历史溯源

  1925年夏,广西农民运动的早期领导人韦拔群在毛泽东举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束后,回到家乡——广西东兰县武篆镇。9月,韦拔群创办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在这片红土地上,点燃了农民革命运动的熊熊烈火。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位于东兰县武篆镇东南四公里的拉甲山一个叫北帝岩的山洞内。1931年,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北帝岩,建议将北帝岩改称为列宁岩。

  列宁岩宽64米,高43米,深137米,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两千多人。岩洞深处清泉流涌,水声潺潺,有一条三百多米的隧道直通山后。洞外树木参天,浓荫避日,一条碧绿小河静静向东流去。置身洞口,居高临下,举目远眺,方圆一公里以内的景物尽收眼底,进可攻,退可守,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课堂就设在岩洞口的洞内大厅,课桌由竹片拼制而成,竹桌上摆放的盏盏桐油灯,让人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燎原之火。讲坛由泥石垒成。

  用泥砖砌成的小屋是教员宿舍,门口两侧贴着“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对联,横批上写着“团结、互助、奋斗、牺牲”八个大字。门楣上挂着马克思、列宁和孙中山的画像。课堂的两侧是用竹篱笆围成学员宿舍。

  1925年夏,刚创办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吸引了右江地区东兰、凤山、百色、河池、田东、田阳等10多个县的进步青年共270多人来到这里学习。

  《社会发展史》、《俄国革命史》、《农民运动章程》、《政治经济学概要》、《国际法草案》和《妇女问题》等是当时学员学习的主要内容。

  农讲所组织学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为武装斗争做培养干部的准备。学员们白天学习、操练,晚上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农讲所还组织学员到附近圩场宣传革命真理,积极引导农民向土豪劣绅开展清算斗争。农讲所第一届学员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全部回到家乡,向劳苦大众广泛宣传革命道理,成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开展武装斗争。农民革命的烈火燃遍红水河两岸,席卷右江流域。

  影响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为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创造了条件。1929年10月,在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领导下,韦拔群率领的农民革命武装赶到百色平马镇,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1978年,叶剑英亲手挥毫拨墨,为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题名。1995年12月,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篆镇  武篆镇位于东兰县西南部,是中国早期三大农-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的故乡,是右江革0据地的策源地,是-、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该镇风景优美,田园风光秀丽,革命遗址、遗迹众多,其中魁星楼(0红七军前委旧址)、列宁岩(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等遗址被自治区确定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后代瞻仰革命先烈…… 详细++

下一景区:东兰魁星楼
邻近的东兰县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景点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