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旅游
三亚旅游
婺源旅游
云南旅游
贵州旅游
厦门旅游
景区导航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藏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台湾
首页 > 广东 > 广州 > 海珠区旅游

潘家大屋

时间:2022-09-29 发布者:疼痛是种破茧而出的领悟
广州 海珠区十大景点 海珠区文物古迹 海珠区博物馆 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潘家大屋是清代广州首富潘振承及其族人在河南(今海珠区)龙溪乡的故居。潘氏一族从清代中叶的乾隆至道光(1736-1850)的一百多年间在广州十三行开设同文行、同孚行,经营对外贸易,曾富甲一方,财雄势大,且热心文化教育与公益事业,科举功名鼎盛,名人辈出。潘振承、潘有为、潘有度和潘正炜是其中的佼佼者。

  潘家大屋原是龙溪乡潘家花园的一部分。潘家花园是潘振承自闽入粤,在广州河南开村建祠后,复经其子孙有度、孙有为、孙正炜等于一百多年间陆续扩建而成。其范围包括现在的龙溪首约、龙溪新街、栖栅街、潘家祠道等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8公顷的地块。园内以一口大方塘为中心,沿塘建有潘家大屋、六松园、南雪巢、看篆楼、漱石山房、义松堂、南墅、黎斋、清华池馆、听楼等十多所楼堂馆舍,形成了一组组各具特色的庭园,其间临河水榭,倚嶂楼台,绿树婆娑,花香四溢,不失为一代名园,曾极尽一时之盛。可惜岁月沧桑,今日此园除仍存留大半间潘家大屋为其后人居住外,其余已变成马路高楼与巷陌民房而不复存在了。

  潘家大屋位于同福西路龙庆北街2号,坐北朝南,约建于19世纪中叶,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整座大屋深约77米、宽约25米,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分为三开间五进,东西两侧为卧室、偏厅、客厅、厨房等,中轴为厅堂,由前至后依次为头门、二门、祠堂、老太太厅、神厅。各门厅之间都有天井相隔,以利于通风采光。屋内还设有两条青云巷。整座建筑为砖木石结构,用料讲究,装饰华丽。周围墙壁是水磨青砖石脚,正门以花岗岩石作框,以硬木作门;厅堂为中式屋顶,西式吊架,窗装彩色刻花玻璃,融合中西的建筑风格。大屋西侧已于20世纪初被征用改建,现今只存中轴和东侧两部分,面积约1900平方米,但经百年风雨侵袭,已显得十分残旧。

  潘正炜 (1791~1850)  潘正炜(1791-1850),字季彤,号榆庭,潘振承孙,潘有度四子。他继承两代家业后,又以潘绍光名义开设同孚行,业务更为发展,是潘氏生意贸易最为鼎盛时期,仍居于十三行领袖地位,被外商尊称为潘启官三世。有资料统计,当时其家财约值1亿法郎,在华北的资产还未计在内。 潘正炜既为豪商巨贾,但仍沿袭潘氏急公好义、乐助善举、周济贫困和报效国家的家风。据不完整统计…… 详细++

  潘振承 (1714~1788)  潘振承(1714~1788),字逊贤,号文岩,又名启。原籍福建漳州龙溪乡,后迁居广州河南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为潘氏人粤寄籍的始祖。 潘振承壮年从事外贸,贩卖丝茶,颇有盈利。18世纪40年代,在广州十三行开设同文行,业务颇为兴旺。后又联合其他9家行商设立外洋行,凭借他的手腕和财富,居行商首领地位近30年。同文行几乎垄断了与英商的生丝贸易。他设立…… 详细++

  潘有度 (1755~1820)  潘有度(1755-1820),字宪臣,号应尚,又号容谷。潘振承四子。他幼年兼承家学,饱读诗书,长成后继承父业,主理潘家同文行业务。由于深谙对外贸易之道,博得官府信任,赞其“洋务最为熟练”,业务续有发展。其后,十三行总商曾一度易人,但不久他又凭藉外贸家声誉与个人才干而再次出任,被在华外商尊称为“潘启官二世”,呼名:Puankhequa.II。后来他又开设同孚行…… 详细++

  潘有为 (1743~1821)  潘有为(1743-1821),字卓臣,号应麟,又号毅堂。潘振承次子。他不侍父营商而选取入仕之途。他博学多才,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考中举人,越两年考取进士,授职内阁中书,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唯他性情耿介,不事权贵,居京官十七年从未升迁。后受父命丁忧回乡,从此不复出仕,退闲林下,潜心砌著。他师事翁方纲,为其入室弟子,诗书俱能,画善设色花卉,诗与当时名士张……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景区:廖仲恺、何香凝故居
邻近的海珠区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景点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