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旅游
三亚旅游
婺源旅游
云南旅游
贵州旅游
厦门旅游
景区导航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藏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台湾
首页 > 广东 > 广州 > 增城区旅游

瓜岭古村落

时间:2022-09-29 发布者:龙聚●天下
广州 增城区十大景点 增城区文物古迹 增城区博物馆 增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瓜岭古村落

  瓜岭古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风格。水道、荔枝林、碉楼、祠堂、民居的布局在战乱时代,有战略性意义,水道环绕全村,起到护村的作用,岸边有全村最高的建筑碉楼(相当于现在9层楼高),可以观察远方的敌人;对岸有生长上100年的荔枝林,相当茂密,丰收的季节,场面应该十分热闹;民居在村的最中央,祠堂以及大型的建筑成一字摆开在水道的岸边,能防御外敌入侵,起到保护村民的作用。

  瓜岭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广州惟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据说在公元1856年前后,就有当地村民乘坐三支桅船到海外谋生,加入到美洲的淘金热潮,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更有大批村民到新西兰等地谋生。因此,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却有2000多乡亲旅居在海外,多数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也有一些。

  瓜岭村是个华侨村,所以村子不大,但族人遍布世界各地,可贵的是,有人走出去,有人留下来,有人愿意看看世界,有人珍惜身边的机会。

  每年都有海外游子回古村祭祖,他们其中有的人已经在海外生活了五六代,有的人不会讲汉语,在家乡也几乎没有什么亲人了,他们总是在碉楼前照张像,算是“回家”的纪念。

  小小的村子有祠堂,有学校,有碉楼,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虽然小但是却有丰富的内涵。前后左右都是崛起的城市,所以和其他古村比起来,瓜岭村更像是一个水乡的标本。

  瓜岭村是著名侨乡,有700多村民,侨居海外的华侨反而是当地人口的几倍。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华侨的努力,瓜岭村能够领风气之先,古村内建筑类型丰富,村落布局严谨,既有明清时期典型的岭南民居,也有深受西方建筑影响的碉楼等建筑。

  瓜岭村有两座碉楼,矗立在从瓜岭村流过的瓜洲河之上的叫做宁远楼,四层高,三层以上的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因而被称作是四角碉楼。

  水上碉楼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如遇外敌入侵,可以拉起与河岸相连的吊桥,这样碉楼就变得易守难攻。

  碉楼首层正中有一块石碑镶嵌墙中,记载着建楼的经过。修建碉楼是因为从19世纪50年代起瓜岭村就不断有村民出洋谋生,村里多是妇孺,仅1919年,土匪就进村绑架了侨眷36人。1928年,为防盗匪劫掠,该村旅外侨胞捐资修筑两座碉楼,其中一座就是宁远楼。抗战期间,该碉楼还抵御过日本侵略者,现在还可以看到碉楼铁窗上的弹痕。

  村子以果树种植为主,以村子为中心,一河两岸,里层环绕着荔枝树,外层环绕着大香蕉树。从村中间流过的是瓜洲河,河水从村子以南的香山流下,一路汇入东江。河上一座石桥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名为东安大桥,据说修桥之前,村民都是摆渡过河。以前河水清澈,里面多有鱼虾。河两岸全部是荔枝树,想来春天荔枝开花,洁白一片,满河飘香,而荔枝红时,倒映在碧波之上,又是别有风味。

  河西岸,小村最宽阔的一条街道叫旧街,临街的是祠堂、书院,全部朝东而立,共有八间祠堂,多是两进的格局,比较简朴。规模最大的是四房黄公祠,是三进布局。11条狭窄的麻石巷分列其后,背后是大约200间新旧民居,既有锅耳房,也有小别墅,布局已经不是特别整齐。

  河东岸是荔枝林,河涌两个小小的分支,大约二三十米长的小支流,里面各停泊着一艘龙舟。每年端午,村里都会将龙舟沿河道划出,与各村竞赛。据说其中一艘龙舟参加今年广州的龙舟比赛,还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划龙舟对于岭南水乡来说是一件大事,所以村史上对村里的龙舟还有详细的记载,解放前村里有三艘龙舟,解放后先后翻装和新装了三艘,都停在岸边,等待来年的比赛。

  雕楼建在河上,用一个吊桥和岸边相连。站在雕楼顶上北望,河边高速公路旁是一座小小的北帝庙,始建于乾隆年间。村子北边的高速路连接广州和东莞,瓜岭村距离两地均不超过半小时车程。高速公路对面就是新塘镇区。瓜岭村以南,远远可以见到南香山,山脚下是新塘的沙埔镇。

  两边现化化的建筑构成遥远的天际线,显得被荔枝和香蕉树包围的村子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味道。

下一景区:增城博物馆
邻近的增城区景区
你可能对下列景点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