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石刻(泉州草庵)
草庵石刻(泉州草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庵石刻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晋江市,石刻主要雕凿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好的摩尼教遗址。
草庵始建于宋代,元代时进行了改建,它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庵内依崖壁凿成圆形佛龛,并利用岩石的天然色彩浮雕成摩尼光佛。佛像高约1.5米,宽约0.8米,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相貌庄严,身体四周还镌刻有佛光四身的纹饰,雕工精致,风格独特。这尊摩尼光佛像是中国仅存完整的摩尼佛石雕像,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摩尼雕像。
草庵石刻的发现,对于研究摩尼教的面貌、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流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
作为摩尼教(明教)在世界上的最后消亡地,晋江草庵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明教遗址——晋江草庵。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参观后,认为草庵摩尼教寺是他们15个国家考察活动中的“最大发现”。
草庵位于泉州晋-山镇苏内村,始建于宋末,初为草筑故名,元初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
草庵寺建在一高台上,后依巨石作壁。寺内正壁天然石上,雕凿圆形佛图,中有摩尼光佛雕像,雕刻于公元1339年。光佛高1.52米,宽0.83米。其石为白色花岗岩,佛像脸部则呈绿色,手部呈粉红色,服饰呈灰白色,天造地设。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颔下两撮长须下垂。身着广袖僧衣,无扣,有襟结下垂作蝶形,双手叠放在盘腿上,掌心向上。雕像背景刻波线状佛光,世称“摩尼光佛”。
1923年,佛教僧人瑞意和广空法师筹资修复草庵摩尼光佛殿堂。1932年,在殿堂东建成“意空楼”。按照《摩尼光佛法仪略》中《寺宇仪》规定,摩尼教寺院只能建经图堂一,斋讲堂一,礼忏堂一,教授堂一,病僧堂一。这五堂为法众共居,精修善业。法国学者伯希和认为,这五堂的用途是:经图堂用于储藏经典和图像,斋讲堂用于吃斋讲道,礼忏堂用于礼拜忏悔,教授堂用于教授宗教,病僧堂用于居住病僧。
1938年,在重建后的草庵殿堂大门石柱上,广空法师题刻楹联:“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近代高僧弘一法师集《华严经》句题联:“广大寂静三摩地,清净光明遍照尊。”
关于草庵的创建年代,弘一法师撰书《重兴草庵记》云:“草庵肇兴,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弘一法师认为草庵肇兴于宋代,当有所本。近年来在草庵发掘出一批“明教会”瓷碗,可证实弘一法师的论断是正确的。
在草庵遗址前方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宋代完整的黑釉碗,碗内阴刻有“明教会”三字,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末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宋元时期,泉州的摩尼教活动比较公开,也非常活跃。据悉,摩尼教传入中国时又称“明教”。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公元694年传入中国。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于是遣散教众,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
地址:泉州市晋江市华表山麓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95-88124388
开放时间:
9:00-13:30;14:2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